
当“大食物观”遇上种业科技创新长胜证券,当惠州沃土连接粤港澳大湾区餐桌,一场关乎“粮丰菜优”的农业盛会正加速而来!11月11日,以“种业振兴固根本,科技强芯助三农”为主题的第二十四届广东种业博览会(惠州分会场)暨2025年惠州农作物新品种新技术展示会即将在惠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以下简称“惠州市农科所”)拉开序幕,一批看得见、摸得着的农业创新成果将通过120亩田间“实验室”之窗,走向湾区千家万户。

| 立足湾区沃土,夯实种业根基
惠州作为粤港澳大湾区重要节点城市,农业产业特色鲜明,是珠三角农业大市,依托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禀赋,已形成了丝苗米、甜玉米、马铃薯、荔枝、鲜蔬、茶叶、三黄鸡、金鮸鱼等优势特色产业,是内地重要的农产品供港基地。
惠州市农科所始终以守护粮食安全为底线,以践行“大食物观”为导向,通过新品种选育、新技术推广运用等抓手,为惠州现代农业产业的蓬勃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科技支撑。近年来,累计搭建近7000个品种的观摩展示平台,筛选100多个优新品种大面积推广应用,为守护、振兴惠州种业作出了积极贡献。

| 汇聚创新成果长胜证券,擘画农业新篇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实施种业振兴和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的重要指示精神,全面展示我市农作物育种创新成果,惠州市农科所将连续4年作为全省种业博览会分会场,与全省实现同频共振,在现场设置新品种新技术观摩、全产业链展示、智慧农业研讨班等特色活动。
田间展示作为本次展示会的核心区域,将从以往的鲜食玉米专场扩展到全作物集中展示。主要包括水稻、玉米、叶菜、瓜果类蔬菜、甘薯、花生、豇豆等7大品类570个优新品种,从高产水稻到优质鲜食玉米,从特色甘薯到精品瓜果,每一颗种子都承载着“健康、绿色、安全、可持续”的使命,为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注入强劲动能。

科技创新更是此次活动的核心底色,9项高效栽培技术将现场“实战”:水稻单产提升技术预计可实现亩产增10%、机械化率超80%,旱稻种植技术预计节水40-50%,甘薯—鲜食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模式让“地上结玉米、地下长甘薯”成为现实,纳米锌微肥促进玉米丰产提质增效不再是空话,还有豇豆、叶菜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攻克农药残留难题……这些“接地气”的技术,既是惠州破解农业生产痛点的创新答卷,更是以科技赋能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有力实践。

本次活动还设置了“从种子到舌尖”全产业链展示专区,覆盖种子种苗、绿色防控、时令蔬菜、特色食品、农业保险等多个展示内容。与会者不仅能在品尝区吃到现蒸的鲜食玉米、板栗薯、富硒米等特色农产品,还能现场品鉴玉米汁等健康饮品;产业链展示区汇聚了来自惠城、惠阳、博罗、龙门、惠东等县(区)的区域特色产品,如龙门富硒米与茶、惠东平海马铃薯、梁化梅菜、多祝甘薯等,全力展现惠州优质的名特优新农产品。此外,农业保险与金融服务的加入,更为现代农业发展“保驾护航”。

为进一步延伸展会价值、强化科技赋能实效,展示会期间还将举办一场智慧农业研讨班,邀请了在智慧农业领域具有丰富经验的华南农业大学电子工程学院(人工智能学院)院长李震进行授课,届时李教授将围绕智慧农业关键技术与发展路径,系统讲解智慧农业在果园、大田等场景的落地应用。我们期待通过这样接地气的智慧碰撞,激发本土农业技术与智慧农业的创新思路,为推动惠州农业现代化注入新思维、新动能。
此外,本次展示会不仅聚焦于产业当下,更着眼于未来人才的启蒙。展示会筹备期间,惠州农科所还举办了青少年农业科普研学活动,累计迎来440名幼儿园小朋友走进农业科研一线,在专家和老师的带领下,近距离观察作物生长,亲手触摸果实,在快乐的实践中认识了玉米、甘薯、南瓜等本地特色作物,让孩子们“零距离”感受农业科技的魅力,实现了科学普及与产业展示的协同共进,得到了良好的社会反响。

从守护粮食安全到丰富食物供给,从技术创新突破到产业协同发展,惠州正以种业为纽带,搭建科研、企业、农户的合作桥梁,让优质品种、先进技术落地生根、开花结果。这场农业盛会不仅是一次种业实力的集中亮相,更是为粤港澳大湾区农业现代化按下“加速键”的重要契机,届时,我们邀您共同见证“惠州种”“惠州技”如何盛满您的“米袋子”“菜篮子”!
11月11日,不见不散。
来源:惠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长胜证券
华亿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